●放大優質教育資源是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是南充發展必須,是家長學生所需
●壓縮原有校區高中規模,統招生名額不變,全面取消擇校生,學生結構更優,升學率更高
●三年前開始布局,成立人才處,三條途徑加強師資儲備,既保新校區所需,又不傷原校區力量
●全國出擊,引進的高學歷人才和高級以上職稱教師數量猛增,教學質量更優,教師團隊更強
●2021年,原有校區的課改班教師保持原“搭子”,名師團隊保持原陣形,師資不會稀釋攤薄

南充高中建立了多個校區,需要源源不斷地補充優秀的新鮮血液,新的師資從何而來?
南充高中未雨綢繆,從2017年開始就在提質保量作優原有的順慶、嘉陵校區師資隊伍的基礎上為新建校區大規模儲備師資。2017年引進教師36人;2018年引進教師42人;2019年引進教師70人;2020年引進教師93人;截至目前,學校已通過“嘉陵江英才工程”為2021年引進教師49人,包括4名博士45名碩士。學校在職教師從幾年前500余人的“高峰”不斷壯大,到今年已高達810人。

南充高中從市內外,特別是市外引進在職高級教師,包括從重慶、貴州、云南及川內的達州、巴中、遂寧、廣安等市高薪引進當地培養了“狀元”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近30人,均是省市骨干教師和競教一等獎老師。
南充高中從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云南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大、黑龍江大學等近30所國內985、211知名學府和北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華南師大、陜西師大、西南大學等部屬師范大學,以及韓國延世大學等國外大學引進具有教師資格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公費師范生193人。

南充高中通過南高在北美、北京、上海、華南、重慶、成都等地的校友會和其他渠道,吸引了一大批南高畢業的目前在其他各地任教的名校畢業、高學歷的優秀校友回校任教,他們不僅對南高學子和教育教學更了解,而且擁有很好的南高血脈和文化,回饋母校,反哺南充,愛國愛教,樂教樂學,陳祺文、王琴、高明利等一大批回母校任教的老師迅速成長為教育教學骨干。張靖凡老師從復旦大學碩士畢業后在重慶南開中學任教了幾年,被母校發展勢頭吸引,今年毅然回到南高任教。我們不僅八方引才、培優增量,而且多措并舉、強基固本,這樣的引進充分保證了新建校區的師資,并且不會損傷原有校區的師資力量。用實力回應稀釋之憂,用成績回饋社會關切?!蹦铣涓咧腥耸驴曝撠熑私榻B說。

以順慶校區為例,高一12個班,英語教師有10人,數學教師有10人,語文教師有9人,工作量都比較輕,每科都至少儲備了3-4名教師,并且從三年前就開始培養,做到了既不損傷原有校區師資力量,不拆分原有名師團隊,又為新校區開辦做好師資準備?!?020年開學的臨江校區的教師好多都是2017年就儲備的,大多數都至少在學校帶過一屆?!?/p>
從機構的設置,可以看出南高思賢若渴,在人事科外,學校再設了一個“人才處”,配一正一副兩名干部。這個人才處就相當于是“獵頭”,專門招引各類人才。他們建立“人才信息庫”,設立引才區域分工小組,專人搜索高層次人才信息。去年3月,學校還召開了史無前例的人才工作大會。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大文、市人才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華榮、市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胡良華等領導受邀出席,足見規格之高、校方之重視。


南高人才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各渠道打探優秀教師、骨干教師、高端人才,利用南充高中這個“金字招牌”,利用嘉陵江英才工程,為學校招引各方面的優秀人才。在職在崗的骨干教師、名校優秀高學歷畢業生、南高優秀校友、國家級教練、非遺傳承人等等都是南高“獵頭”的對象;積極研究人才引進政策,配合南充人才招引全局,大力面向市外、省外引進骨干教師;優秀大學生不再局限名牌師范院校,今年全國有30余所名牌大學內網掛上了南充高中的人才招引方案,復旦、川大、重大和西南交大等綜合性大學和專業性強的名校都有優秀畢業學生加盟南高。學校這兩年還引進競賽教練4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12人、全國帆板錦標賽冠軍1人,柔性聘請30余位高校教授,簽約了多位剪紙、竹編、民舞等民間非遺文化傳承人。